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文章

中关村示范区亮出“十三五”科创“成绩单”

时间:2021-02-08    点击: 次    来源:办公室    作者:北京日报 - 小 + 大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当天,《北京日报》“两会”专版《开好局 起好步》特刊第3版,刊发了《打造领先科技园区 勇攀技术创新高峰——中关村示范区亮出“十三五”科创“成绩单”》,全面展示了中关村“十三五”时期的科创成果和对未来的展望。以下是报道全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勇立潮头敢为先”是中关村的勇气和魄力。5年来,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始终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壮阔的改革创新浪潮中砥砺前行。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优秀人才加快聚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业高度活跃、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关村已经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科创”答卷。

自主创新

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近些年来,龙芯中科国内首款通用CPU、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抗癌新药、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京东方柔性显示……一大批国际原创和国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在中关村相继涌现。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持续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建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科研机构,面向全球开展前沿项目的挖掘和培育,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合作,支持了179个高精尖培育项目落地、19个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92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

历经5年发展,中关村高校、院所、企业等在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震荡、外尔费米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在载人航天、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先后攻克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平台、石墨烯材料制备、液态金属增材制造、靶向免疫、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集聚了一大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无人机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万件,获得专利授权5.9万件,占全市的七成左右,相比“十二五”末增长68.8%;每万名企业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90件,相比“十二五”末增长62.2%,累计主导创制的国际标准数达到434项,相比“十二五”末增长近115%。

布局前沿

高精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高端科技就是国之利器。高精尖产业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乃至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坚定领跑科技前沿产业,无疑会为我国在世界赢得更多主动权。

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生物健康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中关村应时代之需,瞄准科技前沿,布局高精尖产业已形成集聚之势。数据显示,中关村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骨干科研单位和1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企业超过400家,占全国的1/4。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在“互联网+”、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药品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等9个细分产业领域积极布局。5年来,中关村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高精尖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规模超过2.3万亿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通信、颠覆性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涌现出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新零售、共享经济等以跨界融合创新为特点的新兴业态。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长59%,增加值1.04万亿元,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29.4%。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新经济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达到36.1%,引领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敢为人先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日臻完善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在中关村看来,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开展投贷联动、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企业外债便利化……先行先试,打破思想的藩篱,中关村果敢做改革创新的“先锋”。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推动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其中有10项专为中关村“量身打造”。而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办理永久居留提供“直通车”、设立专门审批服务窗口等新政等是全国首创,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办理绿卡的时间由过去的180天压缩为50个工作日。中关村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同意在中关村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和外债便利化试点,其中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实施后,企业办理外债业务的时间减少了约一半,提升约20%资金利用效率。

此外,中关村联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授牌支持16家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联合中科院发布《关于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联合市编办印发实施《北京市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登记办法(试行)》,扩展外籍人才在中关村干事创业的平台。此外,中关村还构建形成中关村“1+4”资金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精准性。

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关村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截至目前,中关村“火花”活动已经举办73场,410个优质科技成果及早期转化项目得到推介。中关村还成立了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将成果源头、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整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创业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中关村积极支持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设立运营,建立“新三板+H股”两地挂牌机制并顺利落地,推动新三板改革深化和北京四板市场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关村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关村成立了中关村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建设了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实施的中关村雏鹰计划用以重点支持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至今,已累计支持942人次,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优化。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2.7万家,较“十二五”末增长33.3%;2019年,实现技术收入1.3万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03%以上;2019年,中关村股权投资机构数超过1800家,创业投资金额超过2400亿元,占全国的35.5%,较“十二五”末增长近11个百分点。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下,中关村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异常活跃,科技创新的“春水”进一步被激活。

示范引领

国际创新名片展现强大磁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关村深刻知道,要想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需要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加强国际创新深入合作、支持海外项目落地中关村、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如今,中关村正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积极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在着力加强示范区十六园统筹方面,2019年9月,中关村制定了《中关村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2020年-2035年)》,印发实施分园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示范区重点发展组团和各分园主导产业,如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实现高端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在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中关村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关于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合作园区。与此同时,中关村加强了与南宁、银川、拉萨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及北京对口扶贫协作地区的合作,支持企业到当地开展项目合作、拓展市场,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截至目前,中关村累计在京外合作共建园区27个;在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机构对接上,中关村支持国际商标协会(INTA)在中关村设立分支机构,并在硅谷、伦敦等地新设立了19个海外联络处。加拿大张明瑞院士的“人造细胞”项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I触觉传感芯片项目”等一批前沿科技项目落地中关村。

马克思曾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种崇高的科研精神境界也被中关村所传承着。“十三五”期间,中关村连续4年举办了高水平的中关村论坛。先后有200多位全球知名科学家在中关村发表演讲,400多位著名企业家、投资人,40多位国际组织及顶级学术机构负责人,以及150余位国内外政府官员及驻华使节参与论坛相关活动。在技术交易环节,中关村联合103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国际技术交易联盟,举办了19场重点国别技术交易活动,7000多项技术成果参与交易,初步形成了“全球买、全球卖”的格局。中关村论坛无疑已成为集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规格、层级和国际影响力。

截至2019年底,中关村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695.3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96%;45家海外人才创业园累计孵化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6000多家,支持一批“中关村海外孵化器”。同时,中关村还聚集了300多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上市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近千家,成为了国际创新要素聚集的“关键枢纽”。

结语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关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核心任务,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主要抓手,聚焦发展“241X”重点产业,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治理模式。争取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朝着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迈出新步伐。到2035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战略支撑。

上一篇:中关村丰台园企业参与构建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高铁接触网技术标准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 京ICP备15043282号-1  |   版权所有:  |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4号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C座  |  电话:010-57280313  |